电视机前的观众更是炸开了锅:
“卧槽!阴魂不散啊向阳哥!”
“来了来了!他带着他的旋律又来了!”
“我就知道!这该死的熟悉感!刚才作词三中一,现在作曲又来?!”
“这次总不能再是他了吧???”
这条疑问瞬间被刷屏,充满了震惊和一种“狼来了”般的预感。
“哈哈哈哈!喜闻乐见!你们快看李向阳的表情!”镜头适时给到李向阳,他端坐在那里,脸上依旧是那副标志性的、带着点云淡风轻的微笑,仿佛早已预料,又仿佛置身事外。
“完了完了,我有强烈的预感……这要是再中,那就是连下三城啊我的天!最佳新人、最佳作词、再加最佳作曲?!这记录破得也太狠了吧?!”
“真要是他,那就不是逆天,是捅破天了!坐等见证历史(吃瓜)!”
整个颁奖典礼的气氛,因为李向阳在最佳作曲人提名名单中的再次出现,被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。
所有人的心都悬了起来,屏息凝神,等待着张哲华口中那个最终答案的揭晓。
空气中弥漫着紧张、期待、难以置信和一丝荒诞的兴奋感。
全场屏息凝神,目光聚焦在张哲华手中的卡片上。
这位乐坛泰斗的声音沉稳而富有磁性,清晰地宣布:
“获得本届金曲奖年度最佳作曲人奖的是——”
他刻意停顿了一下,目光扫过台下,仿佛在捕捉每一丝紧张的情绪,然后清晰地吐出:
“李胜民,《最美的年华》!”
“呼——”
几乎是同时,嘉宾席中段,尤其是资历较深的那一片区域,响起了一片清晰可闻的、如释重负的吐气声。
几位白发苍苍或头发稀疏的乐坛前辈,紧绷的肩膀明显松弛下来,甚至有人不易察觉地靠回了椅背。
太好了! 这个结果,似乎更符合他们心中某种约定俗成的秩序。
一个二十一岁的年轻人,今晚已经摘走了最佳新人和最佳作词两座沉甸甸的奖杯,风头一时无两。
若再让他将最佳作曲也收入囊中,那岂不是…… 让这些在乐坛耕耘数十载、视作曲为毕生圭臬的老先生们,情何以堪?
仿佛他们毕生追求的成就,被一个初出茅庐的后生轻易超越,那份被后浪拍在沙滩上的窒息感,实在难以言表。
能让他拿走最佳作词,已是极大的认可和“恩赐”,最佳作曲这块象征着旋律王权的金漆招牌,理应留在“自己人”手中。
然而,就在这短暂的、带着庆幸的宁静尚未完全散开时,张哲华嘴角似乎勾起了一抹极其微妙的、难以捉摸的弧度。
他再次拿起话筒,声音比刚才拔高了一度,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宣告感:
“以及——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