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仅没问题,那边翻译时甚至还考虑了这绘本的主要目标群体是小孩,单词和语法都尽可能的简单,无论用来学习还是尝试阅读都是对英语初学者很友好的一本书。
从包装到内容,苏暖暖是真的没想到港城那边搞这么大,搞得这么大手笔。
她又看了下价格,算算她的版税,再来个积少成多,苏暖暖什么都不多想了,大手笔好,大手笔特别好,她能赚的也多。
被搞钱激励,苏暖暖立刻重振旗鼓去干活,早画完早出版,而且早点交稿事情少了,她的时间也能重新宽松回来。
于是,接下来一段时间里,苏暖暖每天没课的时间都在画稿,比计划还早完成了稿件,抽了个时间就去交稿,还不忘拿上两套样书。
只是给汪姐和恬恬姐看看,欣赏,她没任何刺激出版社的意思。
嗯,没有,绝对没有。
到了出版社,江恬审阅完绘本稿件后,苏暖暖把几本样书拿出来给江恬看,“恬恬姐,你看看,这是港城那边出版的,我有多的,这套给你。”
其实港城就给了苏暖暖两套样书,不过之后她自己倒是签到出好几套,像以往有新书时那样,给自己的几个朋友都送了一套,包括说要找人代购的杨可可也给她寄了一套过去。
江恬一眼就看到封面,“这就是你给那边画的新封面啊,真好看,”但注意力很快就被书的装帧转移,她看了半晌,只发出一声“嘶”,没有多余的言语,却又充满各种复杂的情绪。
有对制作工艺的惊艳,也有两边印刷技术差距的艳羡和惋惜。
虽说卖书,书的内容最重要,可在不知道内容的前提下要人如何判断这本书是不是自己想看的,除了他人的推荐介绍,无非就是看书的外观合不合自己胃口罢了。
而且要是书的外观不重要,那些画杂志花在每期封面的约稿费算什么?每次出书前花在排版设计上的时间精力算什么?
江恬翻开简略看了看后更是甘拜下风,人家不仅在外观上花心思,内容上也下了功夫,“你的书能被港城那边看中挺好的,有用心对你的作品,咱们出版社再用心也没经费把你的书做成这样。”
作为被各种版本割了无数次的专业韭菜,苏暖暖无法违心说出自己不喜欢港城的精装版,“各有千秋,咱们这是走务实风,走群众路线,让大家都能买下这书,都能尽情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,港城这是华丽风,走的高端路线,薅的是大户的羊毛,让他们尽情享受阅读的同时,还能体会被学习支配的快乐。”
江恬有被她安慰到,笑道:“你这说法还真有意思,不过倒也没说错,两边情况不同,不能钻牛角尖,而且虽然现在没法做到,但说不定以后咱们也能这样做,到时也没什么好羡慕别人家的出版社了。”
顿了顿,她又补充,“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内容。”
苏暖暖从善如流,“那是自然,我可不会砸自己的招牌。”
喜欢穿书,路人甲靠金手指苟在七零请大家收藏:()穿书,路人甲靠金手指苟在七零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